為什麼我們要懂公眾語言: 公民教育的核心, 從思辨、論述到說服的藝術 (新封面版)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廣場網路書店
內容簡介
他們說的是「修辭」還是「事實」?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特別推薦
「從柏拉圖、伯里斯克利,談到川普的崛起與推特的效應,視野遼闊。這本書文采斐然、據理力爭,在欺騙、野蠻、謊言,橫行今日政界之際,這是眾所期盼的解藥。」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理性的公共論述,才能帶來優質的民主與建全的社會
在網路、自媒體時代,沒有比批判受眾崛起更重要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接收了更多的資訊,擁有更多辯論重大課題的機會。但是,政客、媒體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充斥著猜忌、疑惑與冷漠。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社會越開放,公眾論述(修辭)越重要,無論是政策內容與價值的討論、追求正義公平的法庭辯論,或者在公眾領域裡說服他人,都需要客觀理性的檢視。但我們卻越來越不鼓勵價值觀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陶冶共通的語言,反倒希望箝制異議。
政治人物為了擴張政黨勢力、圖牟私利;媒體為了突破營收窘境,一意媚俗。公眾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難免意識形態、民粹主義的操弄,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變得虛矯、混淆、模糊,充斥著謊言與扭曲,犧牲論述所需的從容解釋、引領思辨的複雜性,歧見幾無容身之地。新聞一發生,幾秒鐘內,立刻情緒炸裂,酸言循環,壓縮理性對話的空間。公眾語言難敵機關算盡的「演算法」,擁有強大運算能力者,將握有最大的權力。
「我們的百姓於公於私,對政治都極感興趣。在一般勞工身上,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公共政策,不乏真知灼見……不像其他人,我們雅典公民會為我們自己共同決策,至少會設法獲致清晰的理解。我們並不相信辯論會阻擋行動── 反倒是未經充分辯論的施政,窒礙難行。」
――修昔底德(Thucydides),歷史學家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Channel 4執行長馬克.湯普森,2012年秋,赴牛津大學主持探討公共語言、政治與修辭的系列講座,獲得熱烈回響。本書是這位資深媒體人近身觀察政壇近四十年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他從兩千五百年前細數至今,旁徵博引修辭的重要性,以及玩弄公眾語言對國家及個人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馬克.湯普森深切的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辭,理性對話將不存在,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穩固脆弱的公眾領域。蓄積更厚實的批判能量、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民主政治主人,就必須緊追不捨的探究事實,把公眾語言放進公民教育的核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辨識在公共平台閱讀到的資訊,客觀理性的陳述意見。
▍各章簡介
第一章 迷失在字裡行間
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無一不陷入政治空轉、民粹橫行的窘境。儘管有很多嫌犯導致這種局面,例如:特定政客與政黨,甚至,媒體的失能,但,就作者來看,這是因為乘載政治訊息的語言出了狀況,變得強調張力、訴求極端,喪失包容諒解的能力。這個觀點可以解釋歐記健保為何遭到狙擊、川普因何崛起。
第二章 油腔滑調口是心非
分辨事實與意見的差別。許多論述義正辭嚴,其實僅是個人意見,並非事實。政治語言偷工減料,且有誇張的傾向。早在亞里斯多德時代,就有專著論及。政客含糊其詞,爭取基本盤,是西方政治的重大弊病。至於中國與俄羅斯這種素來缺乏公眾辯論傳統的文化,情況更難樂觀。
第三章 你又來了!
歐洲則進入共識年代,因應蘇聯陣營的挑戰;卻陷入表面和諧的窘境,排擠無法進入戰後利益圈的人民,如美國黑人。政治人物以鮮活的字句,擺脫官僚口吻,卻掉入自己為是的陷阱,如英國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的應付就得宜得多。但傳統的政治論述難以對付接下來的挑戰。
第四章 選轉與反轉
川普以毫不演掩飾的庶民語言,迷惑選民。在英國,精算師布萊爾,則以「旋轉」的策略,操控媒體。所謂的旋轉,是利用科技,測試用字,選擇適當時機發布,發揮訊息的最大力量。只是這樣一來,算計超過內涵,政治語言淪為幹話,百姓憤怒,更無從宣洩,為民粹主義崛起鋪路。
第五章 為什麼這個混帳騙子騙我?
懷疑是記者的天職,但推到極端,卻會引發不安。BBC一度偏好聲色俱厲的質疑政客訪問,慢慢轉成持之有故的調查報導。各種發聲管道雨後春筍般興起,對於政客的懷疑更難消弭。傳統媒體獲利消減,各言爾志,各種意見頻頻衝撞,了無寧日。新媒爭取點閱率,內容務求刺激,公眾對話的願景,成為泡影。
第六章 不「保」證「健」康的辯論
民智已開。決策成本激增,資源投入卻在遞減。埋首政策制定的技術官僚著重邏輯與證據;政客強調動員,濫開支票。英國健保改革議題繁複至極,民眾無力瞭解,只能憑直覺,決定支持與有。政客只求一時之利,信口開河;民眾期望越高,失落越甚。情勢失控,就連脫歐公投,都在意外中通過。
第七章 如何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從歐威爾到希特勒,再到川普各自用獨特的方式,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作者分辨出兩種不同的思維:理性主義與真實主義。前者是強調語言必須對應能描述、能分析的事物,去除虛妄的成分,缺點是不合人性;後者根本質疑事實,認為所有的敘述,都是故事,往往遭到濫用,川普就是玩弄真實主義的高手。
第八章 賣得掉的句子
廣告是一種獨特的公眾語言,目的是促銷,而非周延推理。而這也是政治行銷的邏輯──只求衝擊,無須理性。這種思維進入決策領域。新的資料科學帶動演算風潮,訊息甚至可以精準鎖定個人。民眾只能靠與生俱來的實踐智慧加以判斷,但許多人質疑,認為民眾只會受人操弄。
第九章 付之一炬
政治行銷的邏輯,就是說故事,務求動人,強調衝擊,而非理性思考。這種思維傾向已經逐漸入侵決策領域。新的資料科學更進一步帶動演算風潮,選民區隔更精準,訊息甚至能鎖定個人。幸好民眾仍有與生俱來的判斷力,這也是陪審制度的基礎。只是這種「實踐智慧」近年來招到許多質疑。
第十章 戰爭
驅策人民生死以之的戰爭,是政治人物終極的修辭考驗。邱吉爾允稱箇中高手,但後繼無人。布萊爾的伊拉克戰爭演說,力論薄弱,說服力大打折扣。現在戰爭論述起源於一次世界大戰,宣揚為國犧牲,但戰爭正當性的辯論始終不足。現在戰爭更加殘酷,但理性辯論、誠實描述戰爭的公眾語言,至今難產。
第十一章 廢止公眾語言
表達自由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自由,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得以限制。近年來,少數族裔常以文化敏感性壓抑表達空間,甚至導致查理週刊屠殺。少數族裔處於主流社會,飽受歧視,固然值得同情;但作者強調,無人擁有不得冒犯的權力,更不得暴力相向。以法律制裁語言霸凌並非良方,只能與之公開辯論,尋求公評。
第十二章 保持冷靜,無須杞憂
作者的最後忠告,鼓勵政治人物揚棄誇張,而應說明基本的論述理念,終結惡鬥。審議是民主政治的本質,靠的是民眾的「實踐智慧」,分辨語言的能力,因此至關重要。幾乎所有民主社會都面臨了「川普考題」,選民無力分辨對話與胡謅的差別。幸好在文化的邊緣,如嘻哈音樂,還保留翻新公眾語言的動力。有關「公平」的討論,也蘊含能量,所以不必懷憂喪志,只需善用判斷力,挑戰虛偽的語言,等待適切公眾語言的復興。
在謊言幹話充斥的當下,我們更要洞悉公眾語言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馬克.湯普森剖析
為何走過一九八四的年代、數位革命之後,民主更顯脆弱,社會更冷漠?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作者邁可.桑德爾特別推薦
「從柏拉圖、伯里斯克利,談到川普的崛起與推特的效應,視野遼闊。這本書文采斐然、據理力爭,在欺騙、野蠻、謊言,橫行今日政界之際,這是眾所期盼的解藥。」
――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
▌理性的公共論述,才能帶來優質的民主與建全的社會
在網路、自媒體時代,沒有比批判受眾崛起更重要的力量了
今天,我們接收了更多的資訊,擁有更多辯論重大課題的機會。但是,政客、媒體與大眾之間的關係,卻充斥著猜忌、疑惑與冷漠。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社會越開放,公眾論述(修辭)越重要,無論是政策內容與價值的討論、追求正義公平的法庭辯論,或者在公眾領域裡說服他人,都需要客觀理性的檢視。但我們卻越來越不鼓勵價值觀不同的族群相互對話,陶冶共通的語言,反倒希望箝制異議。
政治人物為了擴張政黨勢力、圖牟私利;媒體為了突破營收窘境,一意媚俗。公眾語言,尤其是政治語言,難免意識形態、民粹主義的操弄,在數位科技的推波助瀾下,變得虛矯、混淆、模糊,充斥著謊言與扭曲,犧牲論述所需的從容解釋、引領思辨的複雜性,歧見幾無容身之地。新聞一發生,幾秒鐘內,立刻情緒炸裂,酸言循環,壓縮理性對話的空間。公眾語言難敵機關算盡的「演算法」,擁有強大運算能力者,將握有最大的權力。
「我們的百姓於公於私,對政治都極感興趣。在一般勞工身上,你也會發現他們對於公共政策,不乏真知灼見……不像其他人,我們雅典公民會為我們自己共同決策,至少會設法獲致清晰的理解。我們並不相信辯論會阻擋行動── 反倒是未經充分辯論的施政,窒礙難行。」
――修昔底德(Thucydides),歷史學家
《紐約時報》執行長,前BBC總裁、Channel 4執行長馬克.湯普森,2012年秋,赴牛津大學主持探討公共語言、政治與修辭的系列講座,獲得熱烈回響。本書是這位資深媒體人近身觀察政壇近四十年的所見所聞與所思。他從兩千五百年前細數至今,旁徵博引修辭的重要性,以及玩弄公眾語言對國家及個人所帶來的災難與浩劫。
馬克.湯普森深切的提醒我們:如果沒有正確的修辭,理性對話將不存在,再好的法令也無法穩固脆弱的公眾領域。蓄積更厚實的批判能量、建立健全的公民社會,讓自己成為更好的民主政治主人,就必須緊追不捨的探究事實,把公眾語言放進公民教育的核心,讓每個人都有能力辨識在公共平台閱讀到的資訊,客觀理性的陳述意見。
▍各章簡介
第一章 迷失在字裡行間
世界各地的民主國家,無一不陷入政治空轉、民粹橫行的窘境。儘管有很多嫌犯導致這種局面,例如:特定政客與政黨,甚至,媒體的失能,但,就作者來看,這是因為乘載政治訊息的語言出了狀況,變得強調張力、訴求極端,喪失包容諒解的能力。這個觀點可以解釋歐記健保為何遭到狙擊、川普因何崛起。
第二章 油腔滑調口是心非
分辨事實與意見的差別。許多論述義正辭嚴,其實僅是個人意見,並非事實。政治語言偷工減料,且有誇張的傾向。早在亞里斯多德時代,就有專著論及。政客含糊其詞,爭取基本盤,是西方政治的重大弊病。至於中國與俄羅斯這種素來缺乏公眾辯論傳統的文化,情況更難樂觀。
第三章 你又來了!
歐洲則進入共識年代,因應蘇聯陣營的挑戰;卻陷入表面和諧的窘境,排擠無法進入戰後利益圈的人民,如美國黑人。政治人物以鮮活的字句,擺脫官僚口吻,卻掉入自己為是的陷阱,如英國的鐵娘子柴契爾夫人。美國雷根的應付就得宜得多。但傳統的政治論述難以對付接下來的挑戰。
第四章 選轉與反轉
川普以毫不演掩飾的庶民語言,迷惑選民。在英國,精算師布萊爾,則以「旋轉」的策略,操控媒體。所謂的旋轉,是利用科技,測試用字,選擇適當時機發布,發揮訊息的最大力量。只是這樣一來,算計超過內涵,政治語言淪為幹話,百姓憤怒,更無從宣洩,為民粹主義崛起鋪路。
第五章 為什麼這個混帳騙子騙我?
懷疑是記者的天職,但推到極端,卻會引發不安。BBC一度偏好聲色俱厲的質疑政客訪問,慢慢轉成持之有故的調查報導。各種發聲管道雨後春筍般興起,對於政客的懷疑更難消弭。傳統媒體獲利消減,各言爾志,各種意見頻頻衝撞,了無寧日。新媒爭取點閱率,內容務求刺激,公眾對話的願景,成為泡影。
第六章 不「保」證「健」康的辯論
民智已開。決策成本激增,資源投入卻在遞減。埋首政策制定的技術官僚著重邏輯與證據;政客強調動員,濫開支票。英國健保改革議題繁複至極,民眾無力瞭解,只能憑直覺,決定支持與有。政客只求一時之利,信口開河;民眾期望越高,失落越甚。情勢失控,就連脫歐公投,都在意外中通過。
第七章 如何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從歐威爾到希特勒,再到川普各自用獨特的方式,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作者分辨出兩種不同的思維:理性主義與真實主義。前者是強調語言必須對應能描述、能分析的事物,去除虛妄的成分,缺點是不合人性;後者根本質疑事實,認為所有的敘述,都是故事,往往遭到濫用,川普就是玩弄真實主義的高手。
第八章 賣得掉的句子
廣告是一種獨特的公眾語言,目的是促銷,而非周延推理。而這也是政治行銷的邏輯──只求衝擊,無須理性。這種思維進入決策領域。新的資料科學帶動演算風潮,訊息甚至可以精準鎖定個人。民眾只能靠與生俱來的實踐智慧加以判斷,但許多人質疑,認為民眾只會受人操弄。
第九章 付之一炬
政治行銷的邏輯,就是說故事,務求動人,強調衝擊,而非理性思考。這種思維傾向已經逐漸入侵決策領域。新的資料科學更進一步帶動演算風潮,選民區隔更精準,訊息甚至能鎖定個人。幸好民眾仍有與生俱來的判斷力,這也是陪審制度的基礎。只是這種「實踐智慧」近年來招到許多質疑。
第十章 戰爭
驅策人民生死以之的戰爭,是政治人物終極的修辭考驗。邱吉爾允稱箇中高手,但後繼無人。布萊爾的伊拉克戰爭演說,力論薄弱,說服力大打折扣。現在戰爭論述起源於一次世界大戰,宣揚為國犧牲,但戰爭正當性的辯論始終不足。現在戰爭更加殘酷,但理性辯論、誠實描述戰爭的公眾語言,至今難產。
第十一章 廢止公眾語言
表達自由是一種影響他人的自由,只有在極特殊的情況下,才得以限制。近年來,少數族裔常以文化敏感性壓抑表達空間,甚至導致查理週刊屠殺。少數族裔處於主流社會,飽受歧視,固然值得同情;但作者強調,無人擁有不得冒犯的權力,更不得暴力相向。以法律制裁語言霸凌並非良方,只能與之公開辯論,尋求公評。
第十二章 保持冷靜,無須杞憂
作者的最後忠告,鼓勵政治人物揚棄誇張,而應說明基本的論述理念,終結惡鬥。審議是民主政治的本質,靠的是民眾的「實踐智慧」,分辨語言的能力,因此至關重要。幾乎所有民主社會都面臨了「川普考題」,選民無力分辨對話與胡謅的差別。幸好在文化的邊緣,如嘻哈音樂,還保留翻新公眾語言的動力。有關「公平」的討論,也蘊含能量,所以不必懷憂喪志,只需善用判斷力,挑戰虛偽的語言,等待適切公眾語言的復興。
目錄
chapter1 迷失在字裡行間
大憤怒/我們失去事物真正的名字了
chapter 2 油腔滑調口是心非
亞里斯多德與修辭學/兩種困惑
chapter 3 你又來了!
共識年代/傾軋之處/你又來了
chapter 4 旋轉與反轉
發布壞新聞的好日子/小丑與祕密警察
chapter 5 為什麼這個渾帳騙子騙我?
迎向諒解的偏見/回嘯(Howlround)
chapter 6 不「保」證「健」康的辯論
推特與扭曲/被排擠的中道
chapter 7 如何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一幅語言的特殊圖像/血與土/失去的平衡
chapter 8 賣得掉的句子
你的前十個字/幾個關鍵要點/不是你講了什麼,而是他們聽到了什麼/判斷的問題
chapter 9 付之一炬
嚴重、理性與明智/污染意義
chapter 10 戰爭
託辭與脈絡/古老的謊言/別打著我的名號
chapter 11 廢止公眾語言
痛苦點/良知修辭/我該是查理嗎?/言論自由的大敵
chapter12 保持冷靜,無須杞憂
語言與信任/語言與體制/和而不同/川普考題
後記 反思與說明
大憤怒/我們失去事物真正的名字了
chapter 2 油腔滑調口是心非
亞里斯多德與修辭學/兩種困惑
chapter 3 你又來了!
共識年代/傾軋之處/你又來了
chapter 4 旋轉與反轉
發布壞新聞的好日子/小丑與祕密警察
chapter 5 為什麼這個渾帳騙子騙我?
迎向諒解的偏見/回嘯(Howlround)
chapter 6 不「保」證「健」康的辯論
推特與扭曲/被排擠的中道
chapter 7 如何修補破碎的公眾語言
一幅語言的特殊圖像/血與土/失去的平衡
chapter 8 賣得掉的句子
你的前十個字/幾個關鍵要點/不是你講了什麼,而是他們聽到了什麼/判斷的問題
chapter 9 付之一炬
嚴重、理性與明智/污染意義
chapter 10 戰爭
託辭與脈絡/古老的謊言/別打著我的名號
chapter 11 廢止公眾語言
痛苦點/良知修辭/我該是查理嗎?/言論自由的大敵
chapter12 保持冷靜,無須杞憂
語言與信任/語言與體制/和而不同/川普考題
後記 反思與說明
購買須知
因眾多考生詢問測驗相關書籍,為服務考生,爰設立各類參考用書專區供考生參考,本院對所有參考書籍均不作任何推薦及保證。
一.商品取貨方式說明如下:
(一)宅配:商品訂購滿499元,即可免自付運費80元。(二)超商取貨付款:
1.商品訂購滿399元,即可免自付運費40元。
2.商品送達您指定取貨之7-11超商門市後,系統將發送「超商取貨通知e-mail」及「手機簡訊」通知您於7日內前往超商門市取貨,或您也可於本院網站客戶服務網的「購書記錄」內查詢處理情形。
3.超過7日未至超商取貨,商品將被退回本院,須請您重新至網路書店下單訂購;如已付款,後續將處理退費事宜。若累計二次未至超商取貨,本院將取消您超商取貨付款之服務。
4.由於超商取貨有尺寸大小之限制,僅提供5本以內之書籍及影音光碟商品使用「超商取貨付款」功能。
二.若您訂購的商品是有現貨庫存的,將於您完成付款後起算,3至5個工作日內即可收到商品;若逾期未收到者,請來電與我們連絡 (02)3365-3563。
三.您所購買的商品享有到貨7日商品鑑賞期。若要辦理退貨,請於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及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2.商品送達您指定取貨之7-11超商門市後,系統將發送「超商取貨通知e-mail」及「手機簡訊」通知您於7日內前往超商門市取貨,或您也可於本院網站客戶服務網的「購書記錄」內查詢處理情形。
3.超過7日未至超商取貨,商品將被退回本院,須請您重新至網路書店下單訂購;如已付款,後續將處理退費事宜。若累計二次未至超商取貨,本院將取消您超商取貨付款之服務。
4.由於超商取貨有尺寸大小之限制,僅提供5本以內之書籍及影音光碟商品使用「超商取貨付款」功能。
二.若您訂購的商品是有現貨庫存的,將於您完成付款後起算,3至5個工作日內即可收到商品;若逾期未收到者,請來電與我們連絡 (02)3365-3563。
三.您所購買的商品享有到貨7日商品鑑賞期。若要辦理退貨,請於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及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相關商品
熱門推薦
-
【112/10/31前測驗適用】金融科技力(2021年版)
台灣金融研訓院編輯委員會本書【適用112/10/31前之測驗】2024年新版預計112年9月1日出版本書內容介紹金融科技發展
-
接軌國際金融監理 建構全面遵循體制
曾令寧、呂桔誠詳盡介紹美國對外國銀行之監理,並彙整近期國際監理重點,擇取其他國家先進立法例,對比國內外監管要求,協
-
法遵科技、監理科技與金融科技監理
沈中華, 王儷容第一部清楚說明監理科技與金融科技監理的專書放眼全球監理科技的現況與趨勢了解主要國家金融科技監理挑戰以
-
融資租賃全攻略
黃守文融會融資租賃的概念,貫通作者十餘年經驗。旁徵租賃實務及案例,博引經營策略與分析。 融資租賃R
-
鄉民的金融科技能量包
黃崇哲、藍弋丰金融科技聊天術》四大熱門話題 帶你釐清FinTech樣貌 透過金融科技補充能量,隨時可以有最方便的
-
窺見-你以為你知道,其實沒弄懂的事!
梁國源誰說經濟學家只關心經濟?誰說學者講的話很難懂? 在《窺見─你以為你知道,其實沒弄懂的事
-
Bank4.0金融常在,銀行不再?
Brett KingBank4.0是一個全新的世界監管機構重新思考傳統與創新的磨合、許可的分際及規章的制定;金融科技新創
-
貓與銀行家
Nadir Mehadji(納迪爾‧邁哈吉)本書以蘇格拉底貓(Socrates)與銀行家貓大亨(Catsby)的投資規劃對話為架構,以輕鬆的筆調
-
無形資產評價師初級能力鑑定-無形資產評價之基礎知識(2022年版)
蘇瓜藤、詹凌菁、彭火樹、高銘淞、宋皇志無形資產評價師能力鑑定考試,是我國經濟部工業局為推動知識經濟,依據產業創新條例而辦理,並委託工業技術
-
數位「真」轉型—來自全球五大數位轉型銀行的實戰案例
克里斯‧史金納 (Chris Skinner) 編審:孫一仕、蕭俊傑本書作者精心挑選並揭開這些銀行的面紗,說明他們如何著手因應這些核心變遷,他們正在改變其應對變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