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期零售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廣場網路書店
搜尋條件
單期零售
共有128筆符合商品,依據最新出版日期排序
-
112.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8期
當傳統銀行成功克服種種難關,展現更堅韌的時刻,我們必須思考金融科技的下一站?除了加強與傳統銀行緊密合作,也須回歸當初推動普惠金融的初衷,這是一條值得探索的道路。畢竟,金融科技初期的重要聲明之一,是純網銀要填補傳統銀行在風險考量下存在的空白,讓更多消費者能夠方便地享受金融服務。
-
112.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7期
強化投資者韌性 台灣金融更有力金融不確定性及金融創新皆在影響金融體系,同時也為金融產業帶來新商機,不只為投資者帶來潛在利益,更帶來了需要有效應對的挑戰和風險。換句話說,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黑天鵝,因此須讓自己變成反脆弱(Antifragile),以強化投資韌性作為對策方向。
-
112.10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6期
農業金融的心跳 過去的榮光 未來的輝煌農委會躍升「農業部」,成為一個正式部會,未來更能夠加大力道、讓台灣農業繼續往前走;而農業不僅是經濟的支柱,也是國土的守護者,在農業金融署揭牌後,更以金融工具全力支持台灣農業,確保農民經營成果及收入,強化農業韌性!
-
112.09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5期
Derisk浪潮下台資銀行海外版圖遷徙中台灣金融業不只要打亞洲盃,更要放眼世界盃,現在金融業將可關注其他更成熟和更高端的市場,不論是美國、日本、歐洲等,相信雖然挑戰不少,但還有更多的商機等著去開拓!
-
112.0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4期
台美合作 金融資安更罩G7各國的金融部門都積極進行網路攻防演練,台灣已成為美國資安事件應變及安全小組論壇的會員,若台美金融資安能聯防演練,相信更能增強應對被攻擊的能力,台美合作!金融資安更罩!
-
112.07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3期
台灣資金大盤點 為超額儲蓄找出路從金融面檢視民間資金配置,探討超額儲蓄及金融帳流出的問題,更應全面擬定整體資金戰略,讓資金投入為台灣創造競爭力的地方,不僅能提高台灣企業韌性與競爭力,並及早因應趨勢轉變來找到經濟新動能,最重要的是讓台灣人民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
112.06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2期
美中關係的緊張與對抗,並不只是集中表現於地緣政治衝突而已,中國也一直想要透過某些國家改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與支付,其策略是想要「去美元化」,但想要挑戰「美元霸主」地位,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短期現象其實有很多迷思,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
112.05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1期
金融Z世代員工 如何留他的人、留她的心面對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企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而除了薪水外,包括工作認同感、企業文化、福利、職涯發展等,哪些關鍵因素能讓金融年輕員工留才,值得探討!
-
112.04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0期
善用REITS 台灣基建更有力為增加國人多元投資管道、提升資產管理產業競爭力,金管會正在推動《投信投顧法》修法,新增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以發行管理基金架構REITs為主要業務,解除諸多管理限制,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水,更利於完善台灣基礎建設。
-
112.03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9期
台美互補 友岸合作Taiwan-U.S.「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灣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影響甚大,談判進展亦遠較預期順利,未來可望針對「貿易便捷化、反貪腐、中小企業、良好法規、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大議題,以更具體的方式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特別企劃一次看懂數位資產如何監管精彩內容印度的全新面貌對台灣有何意義?日本擴軍大業可能遭遇經費問題金融業應...
-
112.0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8期
金融業減碳的ChecklistESG相關準則、各機構學說紛紛出籠,百家爭鳴之中,現在逐漸發展出主旋律。台灣推出「永續金融評鑑」,企盼加速國內永續金融生態圈之建構,協助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茁壯。
-
112.0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7期
典範銀行家的真正價值,在於正直誠信、謹守本分,提供金融專業服務予客戶、股東及董事會之外,更透過金融業的影響力,服務利害關係人及造福社會大眾,用公道的心,平衡私利與公益,將金融的力量擴散給大眾,促成社會安定進步。
-
111.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6期
年輕人金融生活圖鑑關心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面貌,了解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未來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市場的主力,正確金融知識的推廣,更是建構未來金融市場的必要關鍵!
-
111.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5期
美國是民主自由國家的代表,從歷史上來觀察,紅、藍兩大黨藉由不斷的競爭衝突,逐漸測試出更合時宜的法案,而甚至兩大黨也會順應民意,妥協尋求共識,這也是美國能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讓我們來重新認識大美國!
-
111.10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4期
用金融創造更有質感的台灣企劃:蘇偉華撰文:蘇偉華、黃庭瑄2050年的台灣,會是什麼面貌?是暮氣沉沉,還是有質感而充滿希望?嬰兒潮世代擁有豐沛的資金,可用於永續經濟建設,世界各國利用退休基金投注於基礎建設,台灣也必須朝向更機敏彈性的方向思考,讓上一代的努力成果,透過投資,為下一代做出最佳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