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期零售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廣場網路書店
搜尋條件
單期零售
共有124筆符合商品,依據最新出版日期排序
-
112.0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4期
台美合作 金融資安更罩G7各國的金融部門都積極進行網路攻防演練,台灣已成為美國資安事件應變及安全小組論壇的會員,若台美金融資安能聯防演練,相信更能增強應對被攻擊的能力,台美合作!金融資安更罩!
-
112.07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3期
台灣資金大盤點 為超額儲蓄找出路從金融面檢視民間資金配置,探討超額儲蓄及金融帳流出的問題,更應全面擬定整體資金戰略,讓資金投入為台灣創造競爭力的地方,不僅能提高台灣企業韌性與競爭力,並及早因應趨勢轉變來找到經濟新動能,最重要的是讓台灣人民有更好的投資標的。
-
112.06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2期
美中關係的緊張與對抗,並不只是集中表現於地緣政治衝突而已,中國也一直想要透過某些國家改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與支付,其策略是想要「去美元化」,但想要挑戰「美元霸主」地位,並沒有那麼簡單,這些短期現象其實有很多迷思,值得進一步去探討!
-
112.05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1期
金融Z世代員工 如何留他的人、留她的心面對新世代金融消費者崛起,企業正積極尋找Z世代好手任職,而除了薪水外,包括工作認同感、企業文化、福利、職涯發展等,哪些關鍵因素能讓金融年輕員工留才,值得探討!
-
112.04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60期
善用REITS 台灣基建更有力為增加國人多元投資管道、提升資產管理產業競爭力,金管會正在推動《投信投顧法》修法,新增不動產投資信託事業以發行管理基金架構REITs為主要業務,解除諸多管理限制,為資本市場注入新活水,更利於完善台灣基礎建設。
-
112.03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9期
台美互補 友岸合作Taiwan-U.S.「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對台灣下一階段經濟發展影響甚大,談判進展亦遠較預期順利,未來可望針對「貿易便捷化、反貪腐、中小企業、良好法規、服務業國內規章」等五大議題,以更具體的方式深化台美經貿關係。特別企劃一次看懂數位資產如何監管精彩內容印度的全新面貌對台灣有何意義?日本擴軍大業可能遭遇經費問題金融業應...
-
112.0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8期
金融業減碳的Checklist ESG相關準則、各機構學說紛紛出籠,百家爭鳴之中,現在逐漸發展出主旋律。台灣推出「永續金融評鑑」,企盼加速國內永續金融生態圈之建構,協助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持續茁壯。
-
112.0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7期
典範銀行家的真正價值,在於正直誠信、謹守本分,提供金融專業服務予客戶、股東及董事會之外,更透過金融業的影響力,服務利害關係人及造福社會大眾,用公道的心,平衡私利與公益,將金融的力量擴散給大眾,促成社會安定進步。
-
111.12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6期
年輕人金融生活圖鑑關心年輕世代的金融生活面貌,了解他們的喜好與習慣,因為未來有一天他們將變成市場的主力,正確金融知識的推廣,更是建構未來金融市場的必要關鍵!
-
111.11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5期
美國是民主自由國家的代表,從歷史上來觀察,紅、藍兩大黨藉由不斷的競爭衝突,逐漸測試出更合時宜的法案,而甚至兩大黨也會順應民意,妥協尋求共識,這也是美國能不斷進步的重要因素。讓我們來重新認識大美國!
-
111.10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4期
用金融創造更有質感的台灣企劃:蘇偉華撰文:蘇偉華、黃庭瑄2050年的台灣,會是什麼面貌?是暮氣沉沉,還是有質感而充滿希望?嬰兒潮世代擁有豐沛的資金,可用於永續經濟建設,世界各國利用退休基金投注於基礎建設,台灣也必須朝向更機敏彈性的方向思考,讓上一代的努力成果,透過投資,為下一代做出最佳的貢獻。
-
111.09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3期
如果能夠確立公共利益範圍,再與時俱進的改進公股事業經營策略,或許可期待改造後的台灣公股事業群也能開創出世界級的企業競爭力。真的,雖然有龐大的軀體,在妥善的訓練下,大象也是可以跳舞的。
-
111.08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2期
重塑新世代的大學金融科系國際頂尖大學積極進行教育改造,強調要從教育結果或產業需求來重塑課程的設計與內容,產業界如果沒有一起參與,單賴教育部門在教育系統中的努力,是無法改變當前的高等教育與產業間的嚴重脫節,更可能讓學用落差惡化成學用斷崖,重塑新世代的大學財金教育將刻不容緩!
-
111.07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1期
台灣主權/信評大躍升疫情這幾年許多國家都大舉債來支應,然而台灣的表現卻是在逆境中更勇健,從標普(Standard & Poor's)日前將我國主權信用評等調升為「AA+」,超越鄰近的日本、南韓與中國,也再強化我政府與民間的國際形象。評等升級帶來的籌資成本下降,尤其在全球多數央行進入升息循環的關鍵時刻,可說是財政部為首的台灣財經隊帶給台灣的...
-
111.06台灣銀行家雜誌第150期
前方有光 與疫共存新金融在疫情的黝黑隧道中,我們彷彿已經見到了光。國外在與病毒共存的過程經驗中,也點出了台灣未來因應疫後世界的可能盲點。而各產業領導人該如何善用後進者優勢,借鑑國外經驗,全面重新思考布局,才是台灣防疫最大的經濟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