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 - 台灣金融研訓院金融廣場網路書店
搜尋條件
商業管理
憲法
共有26筆符合商品,依據最新出版日期排序
- 1
- 2
-
法學、憲法法院審判權與基本權利
史塔克教授是德國權威憲法學者,憲法釋義學造詣尤深 ,在德國學界、實務界與國際憲法學界俱享崇高地位,本書 選輯氏著十篇論文,對違憲審查、憲法解釋、基本權利與比 較公法學等重要問題都有深入探討,極具參考價值,附中德 文對照,並是本書一大特色,適合有志於研習公法與德文法 學名著者閱讀。
-
法律的限度—法治、權利的供給與需求
‧推薦介紹 “這本書思路清晰,充滿了論辯的智慧,富有鼓動性。考默薩對工具主義的批判是非常到位的,一如他對各種財産理論的研究。他是‘比較制度主義’這個相當有趣而且重要的學派的領軍人物。”——達米安·科爾莫斯,倫敦經濟學院 “這裏沒有對極樂世界的謬論。對于法官的决策而言,考默薩所運用的比較制度方法要比當今流行的...
-
部門憲法
法律人推薦 「部門憲法」做為憲法釋義學的一種方法,對於目前我國憲法學界直接移植外國學說與理論的「拿來主義」採取質疑批判之態度,其目標在於加速我憲法釋義學的本土化,讓憲法解釋的內涵更貼近社會,以適應我國憲法之變遷。本書由蘇永欽教授主編,集結24位相關法律和社會科學的著名教授參與,從部門憲法理論的探討為基礎出發,展開包括經濟、社會、勞動、傳播...
-
法律哲理與制度(公法理論)—馬漢寶教授八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馬教授漢寶先生畢生以宏育英才為志業,先後任教國內外 各大學法學院五十餘年。民國九十五年冬適逢先生八秩華 誕之期,海內外部分門生後輩相約各獻所著文一篇,於民 國九十四年末出版專集,預先祝壽。是集共得文五十五篇 ,依漢寶教授在法學方面致力之範疇,分為「基礎法學」 、「國際私法」及「公法理論」三冊。其中「基礎法學」 部分計二十二篇,「國際私法」...
-
權力分立新論(卷一)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
旨在闡明「憲法結構」與「動態平衡」新論的關係-- 如何在我國特殊的憲法結構下,維持有意義的權力分立。 〈論九七修憲後的權力分立〉剖析我國中央政府體制如何由「本文」的「修正式內閣制」,演變為「臨時條款 」的「半總統制」,乃至九七修憲後的「貌似半總統制的 總統制」。並提出「交替式總統制」,作為憲改工程的另類選擇。 〈新世紀憲改工程...
-
權力分立新論(卷二)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
旨在闡明「違憲審查」與「動態平衡」新論的關係-- 違憲審查如何維護「權力分立」的憲法結構,使臻「動態 平衡」,並同時受到「動態平衡」的制約。 〈立法裁量之司法審查的憲法依據〉嘗試由大法官「 立法裁量」的合憲性審查,探討違憲審查正當性的重要理 論,包括:「代議補強」論、「二元民主」論、及「權力 分立動態平衡」論,並以五件大法官指標解釋...
-
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
台灣的民主改革的成就在國際上享有盛名,但是民主化工程背後的憲政轉型,卻較少受到重視。本書透過對台灣修憲與釋憲的本土分析,提出憲法變遷帶動台灣民主轉型的論點。雖然台灣仍然面臨許多憲法上的難題,但發生在台灣的轉型憲政主義,在一方面活絡了台灣的憲法機能,在另一方面也使得台灣的民主化與政治變遷都能在憲法的脈絡下進行。本書從動態的角度,為台灣的憲法...
-
走入新世紀的憲政主義
破繭而出的台灣民主政治,以令人倒盡胃口的誇張方式 展現它的五顏六色,幸虧我們還有一部憲法,和一群護持憲 法的大法官,從催生多數決的民主機制,到防堵多數決的濫 用,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進入新世紀的四九九號解釋, 堪稱台灣式憲政主義的登峰造極之作。但大法官的龐大身影 也開始受到質疑,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台灣的憲政主義需要 什麼樣的調整?這本書...
-
新世紀經濟法制之建構與挑戰─廖義男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
本書共收錄三十三篇論文,涵括 廖義男教授多年深耕而學術成果豐碩的四大法學領域:憲法、行政法總論及土地 法等各論領域、民法之財產法、公平交易法。至於三十三名 專論作者,或曾與 廖教授合作執行研究計畫、或在不同學 術團體及研討會中相互切磋、或曾在 廖教授引領下跨入專 門法律領域、或由 廖教授指導完成學位論文,在各種專業 互動過程中親身體驗 廖...
-
審判?林山田談法論政
朝向民主化進程發展的台灣法制與政治,在新舊世紀交會之際,呈現著舊秩序解構後,新秩序尚未尋得定位的混亂現象。政 客假民主之名,口口聲聲奉人民為「頭家」,實際上卻踩在人民 的頭上,納公有資財於私囊,視公眾利益為兒戲,人民遂由「頭 家」連降十級,成為任政客剝削壓榨的「奴隸」;有心無力之 下,部分人民因對於政治、法律事務的疏離感與日俱增,而終至 ...
-
珍惜憲法時刻
十幾年內,台灣從一個半開放的柔性威權體制,轉型到直接面對全球化挑戰的民主國家。曾幾何時,老代表下台的呼聲已被總統選舉的熱潮所淹沒,產業空洞化的疑慮,也被電子通訊網路產業的全球商機所取代。然而,連續修了五次的憲法,並沒有同步建立人民可以信賴的憲法文化。不斷接受選舉考驗的政府,反而身陷金錢政治的漩渦中。在這歷史上難得的轉型時刻裡,我們將留下政...
- 1
- 2